今天想跟大家分享【情緒勒索】
【這發生在生活周遭,尤其是親密關係互動中
人人都可能是情勒者,也都可能是被情勒者。】
▶六大特徵:
◊要求:無轉圜餘地、步步逼近、不擇手段(情勒者)
◊抵抗:為維護關係不敢說不(被情勒者)
◊壓力:用話語使對方產生壓力(情勒者)
◊威脅:發現對方不如自己所想逆來順受而語帶威脅(情勒者)
◊順從:為了克服自身不安最終選擇服從(被情勒者)
◊舊事重演:被情勒者一次次的屈服,造就情勒者一次次的調整並增進情勒技術
【情勒有時不一定是指責、破口大罵,
有時也可以是嗤之以鼻或是大哭大鬧,相當多手法~
就看你對哪一套最沒輒,那情勒者就會加以施展這套模式。】
有些外在散發出成功形象的人,有時反而深陷情勒中,
他們無法主觀認可自身的能力,只能藉由一次次的成功來降低自己的焦慮,
例如狂加班、狂提升業績等來維持自我人生的意義,甚至靠外在的肯定評價賴以為生。
⌜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⌟教會我們要多為他人著想,
似乎也演變成如果我們接納了自己,那可能是對自己太好了等想法,
所以從來沒學過如何接納自己...
適當自省固然是好事,但過度自省會其實跟自責差不多,
甚至自省到最後變成自卑,為何呢?
可能從小被灌輸:⌜好還要再更好⌟
但怎樣才是更好?要好到什麼地步?似乎是無止境...
【如果被周遭的人貶低、指責、挑剔久了,我們還會相信自己夠好嗎?
更何況自己時常指責、挑剔自己,無形中造成的傷害是多麼的深呢?】
思考看看自身現在的特質是出自本身意願還是怕被指責的結果?
例如:
表現開心的感覺在平台,是真的就是如此幸福快樂?
在平台一直分享自己到處聽演講學才藝,是自身特質還是社會人設?
【當你開始小心翼翼,也可能是失去自尊的第一步】
在一段互動中,你因為害怕產生不愉快,變得小心翼翼,
必須時時照顧他人的感受,但他對你的感受一點都不在乎,
漸漸地你越來越在乎就變得越來越小心,然後,你就開始忽略自我!
下一步,失去感覺與表達感受能力
下一步,跟自我say goodbye...
如果你
▏習慣取悅他人?
▏以害怕為基礎的互動關係?
▏常常合理化對方的行為及要求?
先stop以上這些行為,請放下手機跟自己對話:
▏如果我拒絕他或是表達我的感受,最糟的結果是什麼?
▏我還願不願意為了維持這段關係繼續委曲求全呢?
為自己設下情緒界線:指的是我們自己的忍受範圍,
簡單來說:『別人如果侵犯,我會感到不舒服』的範圍
切記,情緒界線而非情緒底線
界線是幫助你知道與人互動時,哪些是你的情緒領土;
而不是僅拉一條盡量忍受的底線,讓人一踩就爆。
【界線可以幫助你在人際互動中有施展與調整空間
底線則讓你內心依舊痛苦、掙扎與委屈。】
如果可以,開始練習,
每天花五到十分鐘告訴自己:我很棒!
練習重視並表達自己的感受:因為不表達時,別人可能不知道我們需要什麼? 而忽略就變成理所當然。
表達出來不僅捍衛自己權益,更重要的是也在展現對這個世界及他人的信任(這在情感中很重要)
當你不曉得自己喜歡或是討厭什麼,
也不知道什麼會讓你不舒服或是讓你難過,
那更不可能知道什麼會讓你快樂了
試著表達出來吧 別忍了~
不然忍到最後你失去的不是感受而已,而是你這個人的重要性
【重視自己的情緒感受是一生中重要的事情,也是人生目的。】
另外...請好好心疼自己,也好好擁抱自己吧..
【我沒做好,不等於我不好;我的存在就是價值所在。】